通过视频,
我们会看到会喷水柱的大蓝鲸,
场面很是壮观。
可海洋里有会喷火的鱼吗?
别说,海洋乃大,无奇不有,
也许会喷火的鱼真的真的存在着。
传说中海上的蓝色火焰
这是一只船队在印度洋海域捕鱼的故事。有一天晚上,在返航途中,几个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平静的海面上有火光出现,火苗忽高忽低,还闪烁着蓝光。 他们赶紧环顾四周,结果并没有发现什么船只或者可燃物。难道碰上“鬼”了?这堆火就在他们前方的必经之路,待到船只离火光发出地越来越近,船员才逐渐看清,所谓的“火光”是由一束束蓝色“火焰”组成的。大家叫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员,他一看就笑了,告诉大家不必担心,这“火光”是一种海鱼发出的。这种鱼身体不是太长,大的只有20厘米左右,看起来毫不起眼。
它们经常在海面游动觅食,很容易成为其他鱼类的猎物。当遭到敌人袭击时,鱼嘴就会喷射出一束小“火焰”击中对方,吓得对手落荒而逃,所以它们得了“喷火鱼”的美名。
另外,这种小鱼喜欢群居,成群结队袭击敌人,有时甚至会攻击过往的船只。 可惜船员们遇到“喷火鱼”的时候,海面上光线很暗,所以没能看清这种鱼的真面目。
网上谣传,能喷火3米的喷火鱼
网上传说的这种印度洋里的喷火鱼,它身体不大,但它有一种微妙的护身“武器”。
平时能从食物中摄取含磷的有机物,并不断地贮存于体内,一旦遇到敌害或船只,数以万计的喷火鱼就会吐出这种有机物。 磷在氧气中自燃,能喷出一束3米多长的火焰射向敌人,致使敌人害怕得转身就逃。
网络上确实能搜到很多喷火鱼的视频和照片。 幽暗的视频画面上,隐约能看见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。 突然,其中一条鱼儿变得全身透亮,接着便喷吐出了一团蓝光闪耀的类似火焰的东西。
不过,泡水是保存白磷的基本方法,又有哪一种磷化合物能在水中燃烧呢? 鱼类身体的含水量很高,即便真能收集到可以在水中燃烧的物质,难道喷火鱼不会先对自己构成伤害吗?
原来“喷火”真相是这样
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上图中的小鱼并没有喷出熊熊烈火,而是吐出了一团云雾状的幽暗蓝光。 所谓“3米多长的火焰”,只不过是少许发出蓝色荧光的液体。 同时有一个细节,在它们的肚子突然闪闪发亮之前,暗色天竺鲷们先是吞下了一个小黑点。 它们随后吐出的蓝色光雾之中,也飘动着一个奇怪的小亮点。
事实上喷火鱼是一种名叫暗色天竺鲷的小鱼,在大西洋的热带海域相当常见。 然而暗色天竺鲷不具备任何生物发光的能力,真正发光的是介形虫。
介形虫是一类纤小的海洋甲壳类动物,长相和大小都有点像淡水中的鱼虫。 不少种类的介形虫在体内演化出了精妙的腺体,可以产生含有荧光素的液体,以及另一种含有荧光素酶的液体。 只要混合两种液体,发光介形虫就能瞬间发出蓝色的冷光。
在太平洋战争时期,日本海军的水兵曾经大量收集发光介形虫,用作夜间察看海图时的天然光源。
来自海上的蓝星之舞
对于介形虫们来说,发光能力首先是一种性命攸关的防御绝技。一旦在暗夜中察觉到了偷袭的天敌,介形虫们就会突然发出明亮的荧光,试图在对方眼花缭乱的时候乘机逃脱。
如果被敌人吞下肚,介形虫就会立刻喷出大量荧光液体,把对方的身体照得像个透亮的蓝色小灯笼。 为了不成为更强大捕食者的显眼目标,暗色天竺鲷只得立即把介形虫吐出来,这就是喷火鱼所谓的”喷火“。
介形虫不仅用生物发光保命,还用绝妙的闪光舞蹈求爱。 在合适的夜晚,它们会在幽暗的海水中不停游动,同时有节奏地闪烁着蓝色的微光,尽情向家族中的异性展现魅力。
它们的求爱之舞长达45分钟以上,其间会不断变换闪光的频率和游动的方向。 数以亿计的发光介形虫一起翩翩起舞之时,漆黑的海水中顿时出现了无数蓝色光点,辽阔的大海也随之变得像银河一般璀璨梦幻。
文章转自网络,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,协商处理。如若原作者认为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若需转载,请注明源出处及“科普青岛”微信公众号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,了解更多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