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臟科衛教—腎臟切片

腎臟切片介紹

腎臟切片,又稱腎切,是一種從患者身上獲取小塊腎臟組織,並在顯微鏡下觀察的過程。它可以確定腎臟疾病的原因、嚴重程度和可能的治療方法。雖不是一個大手術,但是凡侵入性檢查必有其風險。

需要腎切的原因

1. 不明原因的蛋白尿,譬如微小腎病變、膜性腎病變、血管炎等等

2. 不明原因之血尿,譬如腫瘤、腎絲球腎炎

3. 不明原因之腎功能快速損傷

腎切之流程

準備

1. 是否有血液凝固異常。為了降低出血風險,應停止服用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數天至一周,如:阿斯匹林

2. 術前超音波排除:單一腎臟病人、多囊腎、水腎等情況

3. 血壓控制在165/85 mmHg以下

4. 練習憋氣。由於腎臟會隨著橫膈膜上下移動,導致穿刺針劃傷或穿刺到非預期部位

切片方式

1. 腎切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

2. 病人將採俯臥姿勢,背部朝上

3. 腎切將在病人清醒時執行,因為要遵從指令並即時的反饋,僅做局部麻醉

4. 外觀上,僅會在欲切片處的皮膚做一個1公分左右的切口,方便採檢針具進出。

5. 將反覆執行2-4次的穿刺,以確保此次腎切有獲取足夠的組織供作判讀

6. 止血:我們將採用沙袋直接加壓法,平躺4-8小時儘量減少下床次數

7. 追蹤:術後將於一天內再次用超音波確認內出血之情況,若有需要則抽顯驗尿

回家應注意事項

1. 一到兩周內不會進行任何舉重或劇烈運動

2. 避免患側撞擊或背部按摩

3. 觀察血尿的量,以及是否有貧血脂症狀,如:頭暈、心悸、喘、無力、皮膚泛白泛黃、眼瞼蒼白

4. 若可以,請於切片後一周內避免抗凝劑之使用

腎臟活檢併發症

腎臟活檢的嚴重併發症並不常見。較不嚴重的併發症包括:出血,疼痛、感染、血管或其他器官的損傷。

出血

1. 出血是腎臟活檢最常見的併發症。許多人在腎臟活檢後可能會注意到尿液中的血液數天。

2. 嚴重者,可能成為生命威脅,可能需要手術或栓塞,甚至不排出犧牲該顆腎臟。

疼痛

1. 術後疼痛通常會在幾個小時內解決

2. 若疼痛加劇,或合併頭暈、心悸、喘、無力、皮膚泛白泛黃、眼瞼蒼白,請趕快進急診,並主動告知您有在2周內接受腎臟切片

結語

腎臟切片是一項發展成熟的侵入性檢查,雖有出血風險,若能在切片時有完整的紀錄、術前有完善檢驗、術後有完整的衛教,疾病早期確診,將有更高的機會完治,並保留腎功能及減少其他器官的損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