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是马化腾生日,转发这条消息……”每当日历撕到10月29日这一天,这个中文互联网上史前老梗就会再次出现,常用常新。
但是,对一些00后,甚至现在已经开始上网的10后来说,他们只在互联网考古时才会遇到这个“上网冲浪”时代的老段子。因为现在QQ升级过于轻松,他们并不清楚QQ升级到底有什么意义,也不会知道为何要送Q币而不是直接在QQ钱包里收钱。
他们真正无法理解的,其实是这个段子背后,若隐若现的第一代80后、90后互联网原住民逐渐老去的背影。那些真正转发过“今天是马化腾生日”的80/90后,有的早已立业成家,有了自己的孩子,他们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开始用手机上网,手机上装的依然是马化腾家的产品——QQ、微信或者王者荣耀/和平精英。在1999年2月10日,腾讯正式上线QQ,当时的名称还是OICQ,模仿的是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线上聊天软件ICQ。OICQ上线时,马化腾和伙伴们把他成为“中文网络寻呼机”,除了线上聊天之外,还有公共聊天室、传输文件等很适应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功能,一炮而红。
2000年,由于被告名称侵权,OICQ更名QQ,公司英文名称tencent也在这时发布。QQ和腾讯公司一起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。后来在2002年QQ群诞生了,在2005年QQ空间也上线。此后QQ空间游戏成为用户新宠,为了养好QQ农场,无数人在半夜偷菜,成了可笑的互联网近古回忆。
从2002年到2010年这个时间段,也是“马化腾生日梗”最活跃的年代。一个标准的生日梗是这样的:“今天是腾讯老板马化腾 的生日,只要把这个消息发给两个群,就能升4级,我已经试过了,10秒钟就能升5级,不相信也要试试,反正没坏处。”这个梗由三个部分组成:首先,一定要说明是马化腾生日(也有说QQ上线日的)。注意,这里必须介绍一下马化腾的身份,介绍他是QQ老板或者腾讯老板毕竟在那个年代,马化腾没有现在这么家喻户晓。
其次,要说转发可以升级QQ,或者赠送Q币。在无法手机在线的年代,升级很困难,要靠挂机来实现,QQ有上线下线两种状态,你QQ要一直在线,你必须是个有一台长期不断电的电脑的土豪。最后,一定要说“我已经试过了”,加上“你也试试反正也没坏处”增加说服力。如此一番精心打磨的话术传播完毕,无数天真的孩子就可以转发啦!转发完毕之后,他们会发现自己收获了一堆鄙视——没关系,上网冲浪的经验值增加了,现在的“菜鸟”正在成长为“大虾”。
微信2011年诞生之后,用户数极速上升,到2015年用户数正式超越移动QQ。2019年腾讯二季度财报显示,QQ月活账户数8.058亿,而微信月活账户数为11.33亿万。
移动时代的到来使得升级QQ登记变得廉价,而移动支付的普及则挖走了Q币的根基。世界改变了,那些当年的QQ活跃用户,早已成为微信活跃用户,每天在微信置顶聊天群里查看工作信息,查看公司领导或者学校老师的最新指示。
或许只有在再次看到“马化腾生日”梗的瞬间,他们可以会心一笑,带着互联网老一辈的自信,转发消息到同学群里,再次聊起那些年少的记忆,关于校园、关于青春、关于梦想……
发布于:上海